close
(原標題:車庫當垃圾站 物管公開致歉)
中信水岸城附近新型的鹿江公園垃圾中轉站按園林風格設計,空氣中聞不到異味。
新聞追蹤
南都訊 惠州中信水岸城從1期到4期都沒有垃圾中轉站,所有垃圾都拖到地下車庫處理,惡臭熏天(昨日南都惠州讀本AⅡ03版報道)。昨日,中信水岸城物貴賓幼犬飼料管就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公開致歉。惠州市住建局稱該片區規劃有垃圾轉運站設施,即鹿江公園垃圾轉運站,選址符合要求;市環衛局則吐槽垃圾站安傢難,“鄰避”現象、開發商隱瞞規劃等因素嚴重影響建設。
物管:規劃並未要求在小區內建垃圾中轉站貓飼料
“水岸城日常生活垃圾因客觀原因隻能在地下停車場進行集中轉運,對業主的生活及出行造成一定影響。”昨日一早,中信水岸城管理處就垃圾清運不及時、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問題向社區業主發出書面致歉信。
管理處在致歉信中還承諾,作臘腸狗飼料為長久的解決方案,接下來將增加清運設備及保潔人員的投入,配備專用垃圾清運車、專職司機,對生活垃圾進行“不落地”處理。爭取一周內完成車輛采購與改裝、專職司機的招聘等事宜,達到“垃圾不落地,日產日清”的效果。
針對部分業主質疑“政府規劃地面上有設垃圾站,但被挪作他用或當商鋪賣瞭”,中信水岸城物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邵勇劍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根據水岸城1期到4期的圖紙及規劃,確實沒有要求建垃圾中轉站,“中信水岸城項目一直以來依法依規進行開發建設,中信水岸城項目1期到4期《規劃設計條件告知書》並未要求建設垃圾中轉站。”
住建局:小區垃圾收集點不在政府規劃范圍
此前曾有前政協委員認為問題可能出在規劃部門,“150萬平方米的大社區,住建局之前為何不規劃建垃圾站?如果規劃瞭,沒建是如何通過驗收的?”
對此,惠州市住建局城市規劃科科長何小婷昨日表示,中信水岸城所在的橋東文頭 片區此前規劃有垃圾轉運站設施,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鹿江公園垃圾轉運站,選址符合要求,建設前也曾經公示過。
據何小婷介紹,垃圾轉運站主要為片區內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服務,將小區垃圾收集點清運來的生活垃圾集中壓縮處理後運至生活垃圾處理場,可配建環衛工人作息場所、再生資源回收點等。根據惠州市2016年12月批復的《惠州市惠城區垃圾轉運站佈點規劃》,惠城區規劃佈置垃圾轉運站156座,其中已建並投入使用的31座,鹿江公園垃圾轉運站即屬其一。如因發展需要確需對該規劃作出調整,必須按規定程序審批。
何小婷稱,中信水岸城小區內的垃圾站屬於小區垃圾收集點,不在政府垃圾轉運站佈點規劃范圍之內,“這種小區垃圾收集點的選址,可通過業委會與開發商及物管討論協商解決,確定選址後可報規劃部門審批並備案。”
根據《惠州市惠城區垃圾轉運站佈點規劃》要求,2015-2020年建設36座垃圾轉運站,加上已建並投入使用的31座垃圾轉運站,能滿足惠城區生活垃圾日轉運量近中期需求。而小區垃圾收集點,每個小區均應配建,主要為小區內部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服務,可因地制宜采用環保型密閉式垃圾桶、垃圾屋等多種形式建設。
市環衛局:近期將赴該社區調研並加強管理
針對中信水岸城地下車庫成垃圾中轉站惡臭擾民的問題,惠州市環衛局工程技術科科長李小軍昨日表示,環衛部門近期將赴該社區做進一步的調研,並加強督促、管理,使垃圾收集轉運時散發的異味影響達到最小。
隨著城市版圖擴張、人口增加,需要規劃和佈局建設垃圾站點以解決日常生活垃圾問題。南都記者經調查獲悉,近幾年,凡建垃圾中轉站必遭附近居民反對。
“一方面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卻屢遭抵制,‘鄰避’現象、開發商隱瞞規劃等因素嚴重影響建設。”據惠州市環衛局副局長林火明等人介紹,城市裡每天有大量生活垃圾要處理,其中轉運站是垃圾處理鏈條上關鍵一環,多年來卻一直面臨選址難、建設難、投入使用難的問題。
“建垃圾轉運站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傢附近。”在市民的反對聲中,環衛人員聽到最多的是這句話。“‘鄰避’現象嚴重影響瞭環衛設施建設。”林火明稱,這是導致在規劃選址、建設程序合法合規條件下推進垃圾轉運站的建設過程中,依然受到民眾反對的根本原因。
“另外,部分開發商為瞭售樓不惜隱瞞垃圾轉運站規劃的做法,也讓轉運站的建成投用陷入困境。”林火明此前在惠民在線與網友互動交流時介紹,前幾年市中心區按照規劃建設60多座垃圾中轉站,目前實際上投用瞭31座。一些小區規劃本來有垃圾中轉站,但常常是一期推到二期,二期推到三期,個別還把中轉站放到幼兒園、小學旁邊,結果居民不接受,引瑪爾濟斯幼犬飼料發投訴。
南都記者走訪獲悉,那些已由開發商建好、後因居民反對無法使用而閑置的垃圾轉運站,目前環衛部門隻好當環衛工具房使用。
走訪
運用新技術後垃圾站形象大改觀
市住建局城市規劃科科長何小婷認為,垃圾站建設之所以會受到業主反對,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距離,而是來源於市民對垃圾站的刻板印象。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談到垃圾站人們想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不管離小區8米(環衛標準的最小距離),還是100米(垃圾站距社區實際距離),在業主看來都是傢門口,隻求建得越遠越好。
“目前運行的鹿江公園、新湖公園和望江公園垃圾站都沒有什麼氣味,垃圾站運行中污水不再外漏,全部被管網收集排入污水處理廠;臭氣問題則采取負壓裝置,實現生物除臭。”李小軍稱,新技術的運用已經解決瞭這些問題,未來幾年內,市環衛主管部門將逐年對低水平垃圾轉運站進行升級改造,逐步淘汰不合時代要求的壓縮和轉運配套設備。目前惠州市區新建和改擴建垃圾轉運站配套的垃圾壓縮設備已基本更新換代,均采用國內同行認可的先進壓縮技術。
位於中信水岸城附近的鹿江公園垃圾中轉站,於去年底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昨日,南都記者走訪看到,該垃圾轉運站按園林風格設計,與周邊環境非常協調,空氣中聞不到異味。作為目前惠城區最大的垃圾中轉站,鹿江公園垃圾中轉站建築面積256平方米,占地面積達到470平方米。
“這種新型的轉運站,技術為國內最先進,很難再看到蚊蠅污水。我們管理人員每天工作完畢後吃住都在這裡。”東平環衛所所長李谷良介紹,由於配備瞭環保負壓除臭設備,將垃圾站內產生的臭氣實現高效除臭處理;而污水單向倒排系統對垃圾壓縮出來的污水及沖洗污水全部進行密閉倒排,解決瞭以往垃圾中轉站臭氣四溢及污水橫流等現象;按幹濕垃圾分類要求設置兩個廂位,采用勾臂密封壓縮廂進行垃圾運輸,最大限度解決“跑冒滴漏”現象。此外,轉運站每天隻在早晚兩次作業,全天作業時間一般不超過4小時,垃圾清運後,管理員將對站內外及時進行清掃、清洗、除臭,以確保周邊環境幹凈整潔。
律師視點
信息不透明引起居民柴犬飼料反感
“垃圾轉運站是城市生活基礎設施之一,建設垃圾轉運站無可厚非,但信息不透明會引起居民反感。”廣東卓凡(仲愷)律師事務所餘安平律師認為,中信水岸城這樣的大社區需要獨立的垃圾中轉站。規劃建設部門一方面應該在中信水岸城大社區選址興建垃圾中轉站,另一方面應該責成開發商在住宅開發時完成符合國傢標準的垃圾中轉站建設,並及時在媒體上公佈。垃圾中轉站的建設,既要保證社區環境衛生,又要尊重業主知情選擇權。開發商提前告知垃圾中轉站的選址,使得業主可以選擇支付較高價格遠離垃圾中轉站,或者支付較低價格忍受垃圾中轉站在住宅附近。
餘安平表示,惠州雲山社區曾因為垃圾中轉站選址問題引發居民抗議,後來采取在新湖公園興建垃圾中轉站且嚴格采取環保處理、無臭處理方式,逐漸取得附近居民的理解與尊重。中信水岸城可以借鑒雲山社區的模式,在附近公園興建垃圾中轉站,並嚴格采取環保處理、無臭處理。中信水岸城在地下車庫處理垃圾,不僅損害瞭業主利益,而且難以進行環保處理、無臭處理,引起居民不滿也就在所難免。
本版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海林 通訊員 惠衛宣
(南方都市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D00077825A71F1BA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